|
||||
|
||||
|
10月24日下午16時00分,在亞貢大橋建設現場,隨著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,最后一道頂推指令執行完畢,長達47.9米的鋼箱梁導梁平穩、精準地抵達右岸2號橋墩預定位置,標志著亞貢大橋關鍵控制節點作業——鋼箱梁導梁頂推順利完成跨越60米的節點任務,為后續亞貢大橋順利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。這不僅是大橋建設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,更是全體建設者智慧、勇氣與嚴謹管理的集中體現。 亞貢大橋位于已建3號臨時橋下游20米處。大橋全長131.08米,為新建橋梁,橋面全寬6.5米。鋼箱梁橋長度為112米,橋梁總體布置為26米+60米+26米簡支鋼箱梁橋。橋梁采用26米+60米+26米跨徑布置,簡支結構,全橋共一聯。上部結構為鋼箱梁,下部結構橋墩采用墻式墩接承臺樁基礎橋墩,橋臺采用重力式橋臺接承臺樁基礎。 本次頂推施工的鋼箱梁導梁,猶如為后續主體鋼箱梁架設開辟道路的“先鋒”與“導航”,其安裝精度直接控制著后續鋼箱梁頂推軸線的精準與受力安全。項目自右岸頂推以來,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。首先面臨著頂推距離長、姿態控制難等難題,導梁頂推需在距江面20米的高空,跨越寬闊的江面上進行,整個過程中,必須確保導梁軸線偏差、標高控制在毫米級范圍內,任何微小的偏移都可能在長距離累計下形成巨大誤差,導致對接失敗。項目部采用了計算機同步控制技術,對頂推過程中的應力、位移、傾角等提前計算并進行實時動態監控與調整,如同為導梁裝上了“智慧大腦”和“敏銳神經”,確保其始終沿預定軌跡平穩運行。其次是結構穩定與抗風挑戰,導梁在懸臂頂推狀態下,尤其在跨越過程中,對風力作用及其敏感,項目技術團隊制定了精細的防風預案,在導梁關鍵部位安裝了阻尼減震裝置,確保了結構在每一個工況下的絕對穩定。 “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線”,這一理念在本次頂推作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貫徹。面對高空、臨邊、大型構件吊裝及頂推同步性等多重高風險作業疊加的復雜局面,項目部將安全管理前置化、精細化、全員化,構筑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。一是在現場建立了全方位、無死角的安全監控網絡,高清攝像頭覆蓋頂推全過程,安全員定崗定責,手持對講機緊盯每一個關鍵部位;二是在頂推平臺及導梁兩側規范設置了牢固的臨邊防護和安全網,并在頂推作業開始前,對識別出的潛在風險制定了詳盡的應對措施和應急預案,組織了多次桌面推演和實地演練,確保每一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都熟悉流程、明確職責、掌握應急處置方法。 項目部全體人員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作風,投入到后續更為艱巨的施工任務中,為確保亞貢大橋如期通車而奮力拼搏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