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|
||||
|
“安全有我,責任在肩,班前牢記,事故無緣!”清晨的陽光灑滿公司西南某項目導流洞施工現場,嘹亮的安全口號準時響起。這是中國水電一局項目部每日班前會的固定環節,一場場規范有序、精準高效的班前會,正成為保障工程建設安全、提升施工效率的“關鍵一課”,為水電站建設注入強勁的安全動能。 流程“精細化”:把好施工安全“第一關” 走進班前會現場,標準化的流程讓人眼前一亮。從人員出勤核查到防護用品互檢,從精神狀態確認到安全口號提神,每一個環節都緊扣施工安全核心。“應到人數10人,實到人數10人,報告完畢!”班組安全員清脆的報數聲拉開會議序幕,班組長隨即逐一詢問:“大家有沒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?有沒有飲酒的情況?”全員洪亮回應,確保無一人帶著身體隱患或不良狀態進入作業現場。 防護用品檢查環節更顯嚴謹。“第一排向后轉,交叉檢查安全帽、反光馬甲、安全帶穿戴情況!”隨著班組長指令,作業人員兩兩互檢,從安全帽帽帶是否扣緊,到安全帶卡扣是否完好,再到反光馬甲是否醒目,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。隨后,班組長深入隊伍中進行二次復查,堅決杜絕防護用品破損、穿戴不規范等問題,真正把好施工安全“入口關”。這種“全員參與、雙層檢查”的模式,讓安全防護從“被動要求”變為“主動踐行”。 內容“靶向化”:打通安全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 “在上一班次中,XXX同志安全帶系掛規范,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一條安全帶系掛在可靠結構上,有效防范高墜風險,值得大家學習!”在回顧總結環節,班組長不僅對優秀員工進行公開表揚,還邀請其分享安全操作經驗,讓“身邊榜樣”成為全員的安全教材。同時,對于上一班次發現的違章行為,班組長也會當場通報,結合規范要求分析隱患危害,督促責任人整改,確保“問題不遺留、教訓共吸取”。 工作部署環節則聚焦“精準落地”。“XXX作為一隊隊長,負責落實今日導流洞造孔作業任務,務必確保造孔設備固定牢靠、作業平臺滿鋪綁扎牢固;XXX作為安全員,重點做好現場安全巡視,尤其關注高處作業人員安全帶系掛情況!”班組長將當日工作目標、任務分工精準到人,同時針對造孔作業、高處作業等關鍵環節,逐項梳理風險點:“作業時必須戴好防塵口罩、護目鏡,高處作業嚴禁高空拋物,安全帶必須高掛低用!”清晰的指令、明確的要求,讓每一位作業人員都清楚“干什么、怎么干、如何安全干”,徹底打通安全管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互動“常態化”:激活全員安全“源動力” “請問安全帶設置必須遵循什么原則?”“高掛低用!”“什么是‘三違’行為?”“違章作業、違章指揮、違反勞動紀律!”在互動交流環節,班組長隨機抽問安全知識,作業人員應答如流。據了解,項目部要求一周內實現全員提問全覆蓋,通過“以考促學、以問促記”的方式,讓安全知識入腦入心。同時,班組長還主動聽取員工意見:“大家對今日工作安排有疑問或建議,隨時提出!”鼓勵員工參與安全管理,形成“上下聯動、全員共治”的安全氛圍。 此外,項目部還不定期在班前會中加入事故警示教育環節,結合近期行業內典型安全事故案例,對照施工現場實際開展隱患排查,讓作業人員直觀感受事故危害;及時傳達上級單位工作要求,制定針對性落實措施,確保安全管理與上級部署同頻共振。會后,管理人員還會對班前會效果進行復查,通過二次抽查確認作業人員對任務、風險、措施的掌握情況,確保會議內容“不走過場、落到實處”。 安全“長效化”:夯實工程建設“硬根基” “以前總覺得班前會是‘走形式’,現在才發現,這短短十幾分鐘的會議,能幫我們提前排查隱患、明確風險,干活更有底氣了!”參與班前會的作業人員XXX感慨道。自規范班前會流程以來,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,違章作業發生率同比下降60%,隱患整改率達100%,實現了“零安全事故”的階段性目標。 據項目部安全負責人介紹,為確保班前會效果,項目部還要求每日班前會錄制不少于10分鐘的視頻,視頻底部標注“時間、施工部位、施工內容”水印,及時上傳至微信管理群,每周進行專項檢查。“班前會不僅是安全交底的平臺,更是凝聚團隊合力、提升施工效率的重要載體。”該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,項目部將繼續優化班前會流程,結合水電施工特點創新內容形式,讓班前會成為推動工程安全高效建設的“助推器”,為水電站早日建成發電筑牢安全根基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
|